范文大全 导航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反思

编辑:文本库2023-05-03

  文本库是专业的范文大全网站,精心编辑了大量相关素材和参考范文,如果您正好编写相关文章,以下的这篇《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反思文章也许适合您的需求。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科学教学反思

  昆虫世界,是非常奇妙的。虽然学生在三年级科学课上就曾用放大镜观察过蝗虫、蚂蚁等昆虫,但那时的要求与本课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语。本课将引导学生利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昆虫的细微之处,来发现一些昆虫的奇特结构。

  要想顺利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关键是要有一定数量的昆虫标本,而且种类要多,蜻蜓、苍蝇、蜜蜂、蚂蚁、蝴蝶、蝗虫等,而我在教学中遇大的最大障碍就是这个标本材料的缺乏。由于以往没有太多的积累,只能提供学生蚂蚁、蝴蝶的干制标本,苍蝇、蚊子、蜜蜂成长史标本,种类不够丰富,而且观察也不方便,使观察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又因为季节因素,现在也没有什么活体昆虫可供制作标本观察。

  在观察前,结合媒体图片、文字等资料,先向学生介绍某些昆虫的复眼、足、触角、翅等值得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的部位,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在接下来的观察活动中能有重点有目标地进行观察,而不是随意的,漫无目标的,避免观察水平仍停留于三年级时对昆虫的观察。观察活动中,一定要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再用放大镜观察,通过比较,才能对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要让学生将放大镜下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以文字表述,可以画图记录,这样才能体现放大镜观察的效果,使学生印象深刻。

  介绍“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的资料,目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昆虫的生活习性,希望学生能够仿照这些观察记录,在课外对某一昆虫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性进行一段时间的细致观察,并完成一份观察报告。我除了介绍教材使学生对这个内容有更感性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布置学生在课外完成对一种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报告,当然,由于季节因素,这项课外活动作业持续时间还是应该长一些的。

  总体感觉,此课因为标本材料因素、季节因素,在教学时有些束手束脚。作为科学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提前全方位多角度地考虑各种教学因素,努力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扰,从而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篇2:《怎样放得更大》科学教学反思

  《怎样放得更大》科学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前几课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探究如何使物体放得更大?其实是引导学生经历人类探索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在前几课的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也曾将两把放大镜重叠去观察物体,希望获得更大的图像,当时的这种行为是无意识的,是不知其所以然的。

  上课初,以学生的这种行为引入,让学生利用两把放大镜对比观察前两课上所观察过的物体,如味精、白糖晶体,如蚂蚁、蝴蝶等昆虫,这样,学生对两把放大镜组合后产生的效果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在交流汇报时,应强调焦距的调整对于看清物体至关重要,可每次调整又很麻烦。

  出示课前制作的简单显微镜,并讲解示范制作方法:利用一个与放大镜差不多直径的塑料瓶,剪去瓶口瓶底,确定两把放大镜的焦距后,在合适位置固定好放大镜。然后利用实物展台让学生对比观察效果,学生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再提供卡纸、卫生纸筒等材料,让学生马上加工制作简单显微镜进行观察。

  然后告诉他们所经历的过程就是人类发明显微镜的过程,并阅读教材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不少学生很自豪,感觉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问题,很有成就感。

  在利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过程中,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如光线太暗,物体看不清楚,给学生一些解决问题的建议。利用手电筒、镜子,结合五年级学过的光的反射知识,将足够的光反射到物体上,这样看上去就更清楚了。这一教学环节,其实也是为下节课介绍显微镜的结构、使用原理等做下铺垫,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有充足的光线照射和正确的调焦,对于用显微镜看清物体是非常重要的。

  课外要求学生两两合作,将两个放大镜制作成简易显微镜,并利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去观察校园中更多的事物,扩大对事物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上曾设想,将三个放大镜组合,放大效果是否会更好?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可以安排在课外让学生探究尝试一下,这也是一项不错的拓展活动。

篇3:《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

  《放大镜下的晶体》科学教学反思

  本课以食盐、味精、白糖为例,通过放大镜观察物质世界的某些晶体结构特征。课前除了为每一个小组准备现成的晶体观察材料之外(食盐\味精\白糖),还应制作准备些通过水分蒸发而结晶出来的晶体,这样的晶体有着不同的结构特征。而这些晶体的制作,教师应早做准备,如果靠自然蒸发,盐结晶过程较短,而白糖和味精的结晶过程较长,所以要提早一两天准备,以免影响教学。

  在观察食盐、味精、白糖晶体时,应强调先用肉眼观察,并记录下观察到的样子,通过控制放大镜的发放来保证这一教学活动的实施,然后再安排利用放大镜观察晶体的活动,并再次记录,进行对比。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放大镜下的晶体特征有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对晶体的观察、记录与分析,小结晶体的科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味精、白糖是“有规则外形”比较肯定,但对食盐的规则外形比较怀疑,因为在放大镜下,食盐晶体颗粒并没有如此规则的形状结构,这是因为我们提供的食盐小而潮,学生观察到的往往不是一颗食盐晶体,再因为这些食盐加工的原因,所以形状看上去是不够规则。这里应该肯定学生的发现,并解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将后面“制作晶体”的教学内容提上来,制作一杯饱和浓盐水,然后滴在玻璃片上进行加热,制作出食盐晶体。这样的食盐晶体,就比较有规则,并且细节特征更加明显。考虑到课堂上教学时间有限,课堂上就只制作一个食盐晶体,课外要求学生依此方法制作白糖、味精等晶体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分析,认识了晶体特征后,应结合媒体图片向学生展示更多的晶体图片,以丰富他们的感性认知。像雪花晶体这种越是奇妙而漂亮的,越能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对晶体的观察兴趣。对于矿石晶体,可以结合学校的岩石标本,让学生进行观察以加深认识。

  制作一个大晶体,有一定难度。作为拓展活动,也就有弹性了,学生能在课外制作出一个大晶体,就给加分。其实,我们买来的海蜇皮中,经常就有大块的食盐晶体,我们可以搜集一些给学生看一下,激发他们制作大晶体的兴趣。

篇4:《乃哟乃》音乐课后反思

  《乃哟乃》音乐课后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解读》指出:音乐课程的综合,是以音乐为本的综合。我们的音乐教学还是应该回归到音乐本体上来,毕竟一切联想、通感的产生还是由音乐而生,最终必将落实到音乐的语言、要素和形式上来,不能把走出学科本位理解为淡化音乐的本体。

  《乃哟乃》一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这节课的重点就是引导学生能用不同的力度、速度、情绪来表现歌曲《乃哟乃》。虽然是一个短小精悍的歌曲,但是我从音乐本身出发,利用各种音乐要素引导学生充分的体验、表现歌曲的意境,师生共同度过了充满欢乐的四十分钟。

  首先,从内容安排上来说是比较成功的,以一个短小的土家族歌曲让学生获得丰富的音乐体验。不管是歌曲学唱前的创编游戏、学会歌曲后的摆手舞学习,还是土家族民俗风情的介绍,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表现歌曲的意境,而不是为了体现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完整的教学情境,为设计而设计。

  从教学方法上来说,我对识读乐谱的教学有了突破。歌曲虽然是由简单的三个音组成,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唱准。为此,我想许多办法。首先,我并不是单纯的划拍视唱,而是先用复习DO、MI、SOL入手,根据整首旋律的音符节奏特点,设计了分组唱“135”的单音和三声部的合唱,不仅让学生熟悉这三个音,还为后面呼唤的场景打下了基础。然后用这三个音按固定节奏即兴创编旋律接龙两个环节,让学生在游戏中熟悉音高、掌握节奏。接着教师逐一板书乐曲的音符,同时学生视谱读出音高,有了这些环节,孩子们就能较准确流利地唱出歌曲的旋律了。这个过程设计的环环相扣,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学得很轻松,在不知不觉中就化解了平时课堂中识谱视唱教学的难题。

  巧妙地将相关文化渗透到教学中是本课的另一个亮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融合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本课中土家族风土人情的介绍,是在学生会唱歌曲后才进入的,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来了解,恰到好处,更加深印象。摆手舞的学习也是过渡得非常自然,先了解舞蹈的来历,再现场看舞蹈,总结舞蹈特点,最后进行学习。总之,我从音乐本身的需求出发,在适当的时候巧妙地进行了相关文化的渗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改为音乐课堂带来了勃勃生机,同时它走到今天,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困惑。本课在合理整合教学资源、音乐知识技能的落实、相关文化的渗透等方面的教学进行了新的尝试。仍然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还需要各位专家和同行多提宝贵意见。

篇5:师德反思:爱与思考追寻教育的真谛

  师德反思:爱与思考--追寻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无时无刻不感受到沉重的压力,因为我所从事的工作是对人的心灵的改造,承担着建设社会道德的重大使命,每当想到这里,我的思绪就会不自然的转移到学生德育工作上来,虽然我从事教育工作才一年多的时间,但是在这一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走过了很多迷茫与困惑,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摸索着前行,下面我就以我亲身经历的故事与大家一起来分享我的成长快乐。

  (一)德育小事例

  我们班上一个叫向向的学生,是从农村里转来的插班生,她是个性格内向、胆小、很少说话的孩子,特别是课上几乎不回答老师的问题。我班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学过的语文课文只要有要求背诵的部分,都无一例外地到我这儿来背,通过了才能获得成绩。背诵本身对于向向并不算什么,但让她站在老师面前,给老师流利地背诵一段课文实在是一件难上加难的事情。以至于大半个学期都过去了,她还没有一个背诵成绩。发现了这一问题后,我立刻制定了帮助她的计划,首先是与向向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她打消对老师的恐惧心理。我在课下与其他学生聊天的同时,也有意识地与向向聊一聊,时间久了,她也经常悄悄地站到同学们中间,渐渐的也参与到我们的话题讨论中来。她已经慢慢地打消了与老师交流的惧怕心理。从与她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她在生活中是一个能力很强的学生,到了学校之后,看到许多同学能说、敢干、能力强,有些不适应,对自己没信心,一切都不愿意在班上表现。

  了解了这一情况后,我鼓励她,应充分发挥潜能,发扬自己的优点,并给她提出了基本要求:每节课上无论问题的难易与否至少都要回答一次,哪怕只有一个字。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注意观察她上课的表现,只要她举手我就尽量把机会留给她,并及时给予肯定、表扬,慢慢地,我发现她上课举手的次数多了,多数问题都能回答得准确无误。我又给她提出了新的要求,找课本中要求背诵的最短的一部分背给我听。其实,我早从他的妈妈那里了解到她的记忆力是相当好的。果然她背诵的课文清楚、流利。经过一段时期的锻炼,终于有一天向向一下子窜到了讲台前要求背诵课文《桂林山水》,她流利地背诵使在场的很多同学都听得入了迷。马上我在班上进行了大力表扬,她很得意。接下来她对我说要在中队会上展示她背诵《秋天的雨》,曾经听她妈妈说她能把《秋天的雨》倒背如流,一直想给她机会展示。这次她居然主动要求展示,我当然没有犹豫就答应了。向向同学从胆怯不敢与老师说话,不敢与同学交往,到她能在全体师生、家长面前流利地背诵《秋天的雨》。这一巨大的变化,我感到师生间的沟通、理解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又让她担任了学习小组长的工作,给她创造与同学交流的机会。我仔细地观察了她,课上能积极发言,她们组一名学习较吃力的同学的成绩也在逐步地提高,她说:“都是向向的功劳。”

  (二)德育小思考

  对于向向这样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的学生,简单职责起不了任何作用,只会增加她对老师的恐惧感。多了解她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孩子交个知心朋友才能获得教育的成功。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读懂他们的世界!孩子的心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很多,小小的心房里,装载的东西太多太多,虽然这些事情很多在我们大人世界里,简单的甚至于无聊,可是对于孩子,他们没有能力看明白,只会变得越来越重。

  在我所经历过的这件事情中,我对于向向的处理总体来讲应该还是成功的,成功之处在于我能及时的发现孩子的变化,并能用适当的方法对她进行引导,特别是发现问题之后我并没有去找她谈话或是直接不问是非去批评,而是从侧面了解了他所处的复杂环境以及她独特的心理状态,有步骤地与她交谈,对她进行引导,从而走出了她的心理困境。但是在以上的教育过程我个人觉得也有些地方值得进一步改进。

  第一,在发现向向的问题后给她制定学习计划的时候,我提到每节课她都至少要举一次手回答一个问题,后来想想这种做法是欠妥的,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就发现有些时候向向为了完成我交给她的任务就勉强举手,我很高兴的叫他回答问题,但是回答的是错误答案,这时对她的打击是很沉重的,而且后面要采取很多补救措施才能弥补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我觉得以后在处理类似问题中应该采取比较灵活一些的方式,我们可以和学生先前建立某些便于交流的信号,例如,就向向来讲,如果她知道回答某道题,她可以举右手,如果她不知道这道题得答案的话,她就举左手,这样我叫她回答的问题基本上是正确的,她会觉得在同学面前充分的表现了自己,从而自信心就会很快提升上来,对于问题的解决也会有带来极大的好处。

  第二,给向向制定计划的时候我只注意了我和向向之间的交流,后来仔细想想,我觉得应该还要多加强和向向家长的联系,其实家长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心理上承受的问题孩子一般是不愿意跟老师讲得太多,但是他们很愿意跟家长吐露心声的,所以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我如果能够主动的跟向向的家长取得联系,讲清楚她处的状态,共同商量解决的办法,我想效果可能要理想的多。

  第三,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我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没有抓住,就是向向走出困境之后的资源的利用。通过我向向的共同努力,我们克服了她心里上的困难,这一个过程是艰辛的,也是需要时间的,同时也是班上的学生所见证的,这时,我应该抓住这样的有利资源对班上的其它学生进行鼓励,身边的榜样所发出的力量是巨大的,而且是最能够震撼学生心灵的,如果能够给学生在这方面多加引导,在班上还有类似心里状态的学生就能过受到极大的鼓舞,说不定,他们可能会主动找我说清楚自己的状态寻求帮助,或者是自己有意识克服困难,走出困境。这样处理,那么这件事情所带来的后续影响是非常具有价值的。

  在我的这次教育经历中我发现对于向向来讲就是很难正确的认识自己,而对于每个人来讲,认识自己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人生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认识自己的程度。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过程就是净化自己的过程。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每个生命体都会获得新生,融入到更广阔、更有作为的生命场之中。那么,我们的教育任务也就理所当然的包含着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

  (三)启示与看法

  对于作为老师的我来说最直接的启示就是要带着一颗爱心去教育自己的学生。与人打交道是一件复杂而又简单的工作,说它复杂主要是由工作的对象-人决定的,因为我们每一个生命体都有着他们自己的思想,对于每一个个体的行为是很难去控制的,那么我们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这项工作的复杂性。为什么我又说这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呢,这也是由他特殊的工作对象-人决定的,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我们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程度的情感熏陶,那么这也就要求我们用心发现并解决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带着爱心去教育学生,所以在教育的过程中只要牢牢的把握了这一点,那么我们的工作也就简单很多了。这是从工作态度的层面讲,要用一颗爱心去做教育。当然在我们工作中有好的工作态度是很重要的,但是仅仅有好态度也是不行的,工作开展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工作的方法。就以我在上面讲到的事情为例,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中如果我在开始就能尽可能的想得全面一些,多思考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那我想教育的效果可能还会要好一些。当然,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没有最好的方法,只有更好更适合的方法。这也就要求我们在教育中不断思考,不断开拓创新,为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维新途径,从工作方法的层面讲,就要求我们做教育的思考者。要做好的教育,我的理解就要要把两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努力做一个带着着爱心思考的教育者。那么在我们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应该怎么来做呢?下面就此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给学生一份爱心。小学生他们是都还处于人格塑造期,很多好的方面需要我们去肯定和完善,而很多不太好的方面就需要我们帮助他们改正。那么在我们的工作中应该对他们有充分的耐心,因为我们对他们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本身也是一种教育。他们会在我们充满爱的耐心教育中知道怎么去对待别人。

  第二,做个有“心”的老师。有心就是要学会关注。作为教学一线的实践者,不仅要带着爱心去关注学生,还要用智慧去关注同伴,不断的去借鉴他们的成功之处,吸取他们的失败教训。有心,也意味着要学会学习,学会读书,努力拓展自己的视野。再把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应用具体的教学实践。

  第三,做个勤于笔耕的老师。随时写下自己深刻的感受,不管是自己的教学还是别人的教学,我们关注到的,我们有话可说的事情,哪怕很小的一件事,哪怕只有一句话的感悟,都可以记录下来。因为这些都是我们今后进行教学反思的资料库,只有这样我们的思考也才是建立在真实的现实情境上的,也才是有价值的。

  作为一名老师,这就要求我们要以一颗爱心去对待我们的学生,只有这样他们品格和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这也是对待工作的一种基本的态度。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老师,这就要求我们在用爱心对待学生的同时要学会思考。因为我们的每一届学生都是不同的,不同年代,不同班级,不同家庭,不同性格,不同理想,不同爱好......正是这么多的差异使得我们不可能以固定的模式,以恒久不变的观念、方法、手段来教学。任何现成的教育理论都不可能原封不动地成为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最有效的教条。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己学会思考。那么,这也就是我论文的核心-带着爱和思考做教育的践行者。

文本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文本库 wenbenk.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