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导航

学习雷锋心得体会: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编辑:文本库2022-06-21

  在这个日新月异快速发展的时代,雷锋相关文章的写作方法和用词也会与时俱进,存在不同的要求,如下这篇雷锋文章可能会因应您的需求,希望能给你提供相应的帮助。

  学习雷锋心得体会: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你生活的岗位.....  每一次想起雷锋,就想起这一段话,有多少人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为自己碌碌无为而悔恨,为曾经虚度年华而悲哀。有多少人能像雷锋一样,永远的那么富有爱心,永远的那么真诚善良。今日的世界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表现出更为开阔的空间,然而,我们曾经火热的心灵开始变得冷漠了,有些不该变的东西也在变,亲情冷了,同居一楼,邻里相见不相识;友情馊了,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成了互相利用的通行证。曾经,我们几十年来所敬仰、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是傻子。

  然而,时空无论如何变化,那些决定人类向前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变,那些人类任何时候都在追求的美好事物没有变。尽管在我们身边,雷锋精神被越来越多的人淡忘,然而,在世界的更多地方,雷锋被不同肤色的人们所敬仰、所学习。雷锋精神以超越时空的力量成为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美国商人如此说过:“雷锋精神是人类应该有的,应把雷锋精神弘扬到全世界。”

  西方人和我们一样,给予雷锋最高的表彰:“雷锋精神与上帝共存。”四十多年来,雷锋的名字,曾经是激励我们几代人成长的路标,四十多年了,古老而年轻的中国正在蓬勃的发展,然而,雷锋的名字,却随着我们生活的美好而渐渐远离了我们。有人置疑,有人嘲笑,有人批判,然而,无论我们经历多少变化和因惑,他的名字应该永远刻在我们心头,他的精神应该是我们工作和生活中永远的指南。因为一个人要获得成功与幸福,不能缺少雷锋精神。

  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雷锋精神,只有我们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与人为善,我们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和尊敬,才能在互动的真诚中感到真正的快乐。一个时刻只看到自己利益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生活中的快乐的,真正的快乐只有一种,那就是为他人付出,这样做你将获得生命最高的荣誉。因为,我们需要的不是一种奴隶式的付出,更应该是一种对世界和他人的爱,为社会服务,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些年来,对很多人来说,感兴趣的不是我们自己是否在学雷锋,而是外国人是否在学雷锋,感兴趣的是大街上是否有雷锋塑像,而不是我们的身边有什么雷锋。但是,不管怎样,英雄是不应该被遗忘的,雷锋精神是不应该被遗忘的。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一个悲哀的民族;然而,一个有英雄却不知尊重、不知珍惜的民族,则是一个可怜的民族。雷锋是我们这片古老土地孕育的一位平民英雄。雷锋从来不会离开我们,而我们却曾几度远离雷锋。

  是的,几十年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再也不要穿带补丁的衣服了,再也不要忍受饥饿了,再也不要像雷锋那样经历那么多的苦难,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任何时候,他还应该是我们的榜样;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雷锋精神。我们应该多理解他、尊敬他,无论我们的生活多么丰富多彩,我们永远也不能缺乏雷锋身上那种对他人和世界的关怀与爱。

  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为他人服务。高举为人民服务的火炬,必将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安定团结,人与人之间更加融洽和谐,我更希望雷锋精神在新一代青年中发扬光大,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篇2:《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的学习体会

  《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的学习体会

  在继续教育学习中,我认真学习了《教师怎样做课题研究》这本书,通过学习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怎样做好课题研究。针对这一题目,谈谈我的心得体会。

  (一)首先要选好课题

  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应当说研究就成为可能。课题要反映现有的理论和实践的广度与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广度与深度,需要创造力与想象力。

  1、课题从哪里来?

  过去比较多的是从上之下,下达课题,往往大而空;书中告诉我们要从自己身边选题,从教育教学实践的困惑中选题。如,小学生学习生活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等。

  2、选题的基本原则

  (1)前瞻性原则:新意--对象新、视角新:如,小学生抄写题目与解决题目正确率关系的研究。这个课题视角就比较新奇。

  (2)科学性原则:如,利用气功提高学生自理能力的研究 就缺乏科学性。

  (3)可行性原则: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如,开发大脑潜能的研究,可行吗?对于一线教师显然不适宜研究。

  (4)价值性原则:看其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

  一是理论价值(学述价值):指课题对检验、修证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教育理论体系的作用

  二是应用价值:指选定的研究课题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如,新课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实验与研究

  (5)明确性原则:要求选题能准确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内涵与外延,并且表述准确。

  (6)伦理性原则:符合伦理道德、法律规范

  3、选题注意事项

  (1)从实际出发,研究中实践,实践中研究

  (2)不要贪大求全。如小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大了些,假如改成小学生学习数学概念思维特点的研究,就比较适合一线教师做。

  (3)注重平时积累,从小处着手:首先我们要有问题意识。要做教育、教学的有心人,平时时时处处留心观察,在工作中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如有的学生不喜欢举手发言这个现象,就可以当一个问题:“学生为什么不喜欢举手发言?”我们可以做这样的思考:仅仅是他的智力问题吗?仅仅是她的个性问题吗?有没有心里因素地影响?等等。假如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学生交谈,去调查一下,作一些个案分析,就会发现学生上课不举手发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欲强,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满脑子的问号。但他们为什么在课堂上不想问?在课堂上为什么选择沉默?这就是问题。于是,我们就可以确定一个课题:“学生在课堂中主体参与意识的研究”

  (4)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大家知道,近两年来,不少学校开展了教育叙事的研究,将回归经验总结法的问题提出来。教师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激发出的新思考、新创意记录下来,通过讲自己的课程故事和案例来阐述新的思想理念。实时的反思就是是经验总结,往上升华就是课题研究。观察中小学相关研究,真正引起共叫的是那些既有实践经验又有理论高度的专家型教师的案例,而且课题研究越深入越是这样!因为这是教师真正能够模仿,真正能够受益的。前苏联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这样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学,不在高校。这句话的确意味深长。

  (二)选题从哪些方面入手

  1、选教育科研的前沿课题

  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达到特色创新的统一。把教学需要做为第一选择,在学科间寻找交叉点与结合部,围绕热门问题下功夫、做文章。如,教师教学行为与学生学习方式关系的研究

  2、选择应用研究型课题

  与应用研究相对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以抽象、一般为特征,主要是增加科学知识的组织体系,并不一定会产生直接的实际价值的结果。应用性研究以具体、特殊为特征,主要是解决直接的实际问题,增加科学知识的目的是第二位的。一般地选择带有典型性教育实践经验为题,在司空见惯的教育现象中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如,《开放教育与普通教育实践性环节比较研究》、《现代汉语网络教学资源的收集与整理研究》。一线教师应当以应用研究为主。这是因为学校是教育实践的核心,它时刻产生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应用性研究的成果实用性、操纵性强,可以推广开来,并有效的使更多的老师运用这些成果。

  3、选择主观条件比较成熟的课题

  实事求是。从专业特长、爱好爱好、研究能力出发,选体验深、实践多、研究透的课题。如,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和谐氛围的研究

  4、选客观条件比较具备的课题

  理论条件 资料信息 设备工具 氛围环境

  5、选择大小较适宜的中观、微观课题

  通常情况下,题域越窄,题目越小,越轻易把问题讲透彻;题域越宽,例证说不清楚,道理讲不明白,面面具到,点到为止,没有深度难成佳作,题目小一点、格调新一点、讨论透一点。食品喷码机对教材、教法、教学对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意识培养的实验与研究等。

  (三)做好方案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曾不止一次地听搞科研的专家说:课题方案制定好了,课题也就做好了一半。

  设计方案的基本框架

  (1)课题名称 (2)问题的提出 (3)研究的依据和研究假设

  (4)研究的内容 (5)研究的方法 (6)研究对象

  (7)研究步骤 (8)研究保障 (9)成果预测

  (10)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 (11)经费预算 (12)资料附录

  总之,要想做好课题研究,选好课题非常重要。做好设计方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它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

篇3:参加省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参加省中小学美术骨干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我非常荣幸参加了国培计划z省中小学50名美术教师培训学习。首先要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个普通的教师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次培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礼。”这次培训收获最大的是全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和省电教馆领导对我思想上的冲击。每天的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名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在国培计划的开班典礼上,省电教馆主任,十一中校长,培训部主任给我们提出学习要求和学习的意义。其中提到了一个问题,就是怎样把信息技术成为每个教师应必备的一种能力。虽然学习的时间比较短,但课程安排非常紧凑!观摩--解读--研讨--实践。安排的课程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非常的实用,极大的提升了教师的现代教育理念和学科教育理论水平,极大的提升了我们美术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及创造性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能力,使我对教育教学的内涵有了新的理解,领会到在新课改的形式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教师的职能和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虽然只有短短的7天学习,但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全新的教学舞台。省电教馆在我们学习之前就把住宿吃饭生活等上的需要安排得井井有条,学习班的班主任早来迟走天天陪伴者我们,为我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培训部的李湘主任在学习期间常来指导我们的学习......每天上午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下午共听两节名师给我们上展示课,课后与我们相互切磋学习。7天里听12节讲座,8节展示课。 下面就我的心得体会谈以下两点:

  一、树立现代教育思想

  现今教育的目标,必须立足于当前,着眼于未来,预测社会发展对人才要求的变化,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能适应未来,适应新世纪,成为适合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因此,我美术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帮我树立了全新的理念,激发了我认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上好美术课的决心。每位专家、学者从自己的研究方向、方面的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卓有独到的视野和经验出发,畅谈了他们对新课程的改革以及体育教学领域的独特见解。我认识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与为前提,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同时也为我们追求的高效课堂、优质课堂指明了实践的方向。

  二、提高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

  加强自身美术素养和修养,加强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学习十一中名师的教学风格。感受最深的是,他们都有较强的美术功底,他们都有共同特点: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在课堂中有机的进行美术教学的同时还要求学生做有责任心敢于担当,建设美好家园的教育。他们尊重学生的需求和发展特点,重视基础,为学生有个性发展提供空间。从学生出发,做到以人为本,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健康成长。

  在这次学习中,共有两节学员汇报课,我上了其中的一节。在50多名美术教学能手的指导下展示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感到非常的荣幸和高兴。通过这节课的汇报,更了解学生对美术课的兴趣和爱好,更了解怎样才能让学生在短的时间里学到美术技能技巧并运用到生活中去。课后老师们对我的课进行客观评价和赞赏,肯定了在课堂中信息技术在美术课中极好的解决课中的重点难点,轻松较好的达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这次学习我们还建立了qq群,把我们美术教师之间平时学习工作中运用到的资料素材进行共享,为今后更好的工作打下基础,为我们建立了感情的纽带,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学习班,每个学员都希望能再次相聚学习!

  希望培训学习的机会再多几次,“学到老,活到老”认真学习是我一生的座右铭!

篇4:《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读后感

  《现场学习力:教师最重要的学习能力》读后感

  教师的学习和工作本来就是交融在一起的,用学习的心态对待工作,在工作中感受学习的快乐。同时,既然选择了教师,就意味着对学生的一份承诺,意味着要为学生做出表率。学习无止境,知识无边界。我们唯有不断地学习,勤于读书,勤于积累,用丰富的知识充实自己,才能无愧于学生和家长。

  李政涛老师说:“学习是为了丰厚教师的积累。如果说年轻时比的是聪明,而后比的就是积累,一个教师积累的厚度和深度,决定了他职业生涯的长度”。能否实现积累,不仅取决于时间、精力的投入,更取决于习惯,尤其是有无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许多成功教师的秘诀是:在极为艰苦忙碌的教学之余,他们养成了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有了学习自觉。所以,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要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而那些不成功的教师,只会抱怨自己多么忙和累,没有时间和精力看书学习。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不能满足于原有的那点知识,要通过教学实践和读书上网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与教书育人之道。

  李政涛教授认为,对于教师而言,至少有四种类型的现场,分别是教师每天的教学现场、同行教师的教学现场、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日常教研活动现场,各种培训和讲座现场。我们教师每天都是置身于前三种现场中的,对这些现场就像是呼吸一样自然。如果教师充分利用这些工作现场来促进自身的学习,有现场学习意识,就能更加深刻认识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能充分利用学校这个学习场来促进自己的成长。

  教师要提高现场学习力,可以在以下五方面努力:

  一是在这些现场学习时要注意倾听。

  二是切实研究自己的课堂。课堂教学是教师工作的主旋律,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教师的不懈追求。如果教师能用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课堂,把备课、上课、反思等都纳入自己视野,自然就会更加关注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更加注意研究学生,并在研究中提升自己的执教力。同时,教师研究自己的课堂,可以把阅读、实践、反思、写作很好地结合起来,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生活。

  三是充分挖掘日常现场的学习资源。对于教师而言,多听同事的课,积极参与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积极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都是比较好的学习实践途径。在这一点上,教师完全可以利用学校的各类现场资源,跳出学科跨学科听课。教师除了听取本教研组同事的公开课,全校的公开课也要积极参与,主动为自己赢得学习的机会。教师要积极参与区域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在参与中将有所收获。

  四是善于吸收培训和讲座的精华。参加培训和讲座是教师培训提高的常见形式,比如教师外出听专家报告,或者学校把专家请到学校给教师做报告。教师的成长是离不开专家的有效引领的。优秀教师一般要经过第二次成长,而这次成长最多五分之一教师能达到。两次成长有什么区别呢?第一次成长主要是靠经验,在第二次成长中,理论学习至关重要;第一次成长方式主要是模仿,在第二次成长中,教师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及效果这一环节不可或缺;第一次成长所依靠的外部支持主要是同伴的示范,第二次成长则主要依靠专家的指导;第一次成长主要表现在行为方式的变化,第二次成长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和做人方面有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能是在受到较大挫折或是在受到外力的强力推动后开始的。

  五是教育博客是实现现场学习力提升的有效途径。读别人的博客就是让自己有了更多的同行,有了更多的教育现场。通过读博,可以了解同行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学习同行们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分享同行的学习培训成果,可以说每一位博友都是我们潜在的教育现场。写博让我们成为另一个可能的教育现场。在博客里,我们可以记录每天教育教学的精彩片段,可总结归纳外出培训、讲座的内容,记录、转述、归纳不仅是进一步学习、内化的过程,也是将教育现场进一步整合的过程,其中有同行教师、专家的思想,而且有自己的所思所想。

  附原文:

  在教师的经验财富中,“教学记忆”必不可少。对记忆的唤醒和诉说,是教师自身重建的重要途径。“教育叙事”就是唤醒教学记忆的一种方式。

  有一年,我到上海某区教师进修学校给教师上课,这是继续教育性质的培训,教师轮流参加,获得学分,凭此学分晋升职称。

  第一天上课,我走进教室时感觉很不好,有一些不正常举动弥漫在课堂上:一些女教师是带着毛线来的,一边织毛衣一边听课。长年所受的宽容教育,使我渐生“宅心仁厚”之情,对人总往好处想:她们可能是想把我讲的每一句话,都织进毛衣里去。但这种不好的感觉不会很快烟消云散,任何一位教师上课,如果台下学生集体织毛衣,都不是一件幸福美妙的事情。我那天终于没有忍住,说了一番发自肺腑的话:“教师是做什么的?是在课堂上教别人爱学习、会学习的人。这是我们天天要做到的工作,但我们自己呢?我们自己爱学习、会学习吗?如果我们自己都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有何脸面和资格去教学生爱学习和会学习?如果此时此刻,学生就坐在教室里,亲眼目睹他们的老师一边听课一边织毛衣......”

  我的话音一落,她们先后表现出不同的表情:吃惊,茫然,不屑,漠然......当时,我的感觉是心痛,为他们的学生心痛,为学生的未来忧心。也许多年以后,走出校门的同样是一些麻木、漠然的面孔,里面藏匿的是冷酷的灵魂。乌申斯基曾言:“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人格才能形成性格。”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根底是人格影响力。人格不是抽象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人格的具体体现。是否热爱学习、善于学习,也是教师人格的一部分。那种对学生大谈学习,自己却不爱学习的教师,是没有教育人格的教师。学习是为了丰厚教师的积累。如果说年轻时比的是聪明,而后比的就是积累,一个教师积累的厚度和深度,决定了他职业生涯的长度。教师需要有三大积累:阅读积累、实践积累和写作积累。能否实现积累,不仅取决于时间、精力的投入,更取决于习惯,尤其是有无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这是许多成功教师的秘诀:在极为艰苦忙碌的教学之余,他们养成了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有了“学习自觉”。而有些不成功的教师,只会抱怨自己多么忙和累,没有时间和精力看书学习。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年轻时学过文学、社会学、法学等,但这些学问都逐渐从他的生命中流逝了,最终他的治学落脚到了哲学。晚年,回顾这段学术历程时,他感叹道:“不是自己生命所在的地方,就不是真学问。”那些使他激动过的学问为什么一个个地从生命中流走,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进入其生命的内核,没有成为生命所在的地方。在教师的学习历程中,什么是教师生命所在的地方?怎么才能让所学之物进入教师生命的内核?需要什么样的载体来安放教师的求知热情?这就是“教育现场”。教师的学习能力,最重要的是现场学习力。

  中小学教师不可能再像大学生、研究生或高校教师那样,可以坐拥书城,在书斋和图书馆中学习,他们大量的时间是在教育教学的现场。对教师来说,至少有四种类型的现场:

  --教师自己每天的教学现场。我们能否把自己的教学现场作为学习反思的对象,让这样的教学日日滋养自我?

  --同行教师的教学现场。如其他教师的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现场,我们又能够从中学到什么?

  --学校教研组、备课组日常教研活动现场。这是教师参加的最日常性的活动,包括集体备课、读书沙龙、专题研讨等多种活动形式。这样的学习活动到底对我们的教学有多大的提升?

  --各种培训、讲座现场。如何避免“听的时候很激动,听完很平静,回去很麻木,一动也不动”?

  同样置身于上述现场之中,不同教师的收获会大不相同,区别在于每个人的现场学习能力的差异。良好的现场学习能力表现为专注力、捕捉力和转化力。有这些能力的人会带着两种东西进入现场。

  一是钉子。我曾经陪同叶澜老师去听课。听课过程中,我的手机短信、电话不断。她马上提醒我,既然在听课现场,就要全神贯注。她听课时,手机处于关机状态,听课笔记从头记到尾,她的注意力牢牢钉住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不放过每一个细节。这就是“专注力”。

  二是钩子。努力把现场中涌现的有用资源“钩”出来,有的钩出的是珍宝,有的钩出的则是不值一提的草芥,此谓“捕捉力”。把有价值的东西“钩”到笔记本上和自己的脑海中,依然不够,还要“钩”到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变成具体的教学行为,这叫“转化力”。即把听到的上出来,把上出来的说出来,把说出来的写出来。这种“转化力”是教师现场学习力中最关键的能力,它集中体现了教师学习的宗旨:为转化而学习。

  这种具有现场意识和现场自觉的学习,是最符合教师职业特性的学习方式:为现场的学习,在现场中学习,回到现场的学习。

篇5:杭州市名师培养对象赴美国短期培训学习情况汇报

  州杭市名师培养对象赴美国短期培训学习情况汇报

  根据《州杭市第二轮中小学(幼儿园)名师、学科带头人培养方案》的要求,市教育局于今年11月21日──12月12日,组织安排了20名名师培养对象(以高中段名师培养对象为主)组成了首批赴美国进行短期培训学习团队,以美国新泽西州肯恩大学为主要基地,在美国进行了为期21天的紧张的理论学习、教育考察活动(左图是我们团队在美国考察学校时的合影)。

  学习考察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是收益却是巨大的,为我们全体学员打开了一扇窗,使得我们的视野越出了国界,初步形成了一种审视教育和自己的工作的“国际视野”和“国际比较观点”。现将我们的学习考察情况汇报如下:

  一、理论学习:内容丰富,立足前沿,开阔视野,受益匪浅

  我们的团队在美国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肯恩大学的教育专家为我们准备了一系列立足前沿、内容丰富、视野开阔的教育理论讲座,我们也就一些教育现实问题、教育理论发展趋势等话题在课堂上与美国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Gail Hilliard·nelson 博士在她的讲座中主要介绍了美国的教育制度。她重点讲了三个问题:

  一是关于美国教育经费的保障问题。美国中小学的教育经费是由州政府承担的,联邦也有补助。政府的教育经费主要由纳财产税、所得税等稳定的税款来保证。所以美国教育的经费来源是非常稳定的。但是由于各州的经济发展存在差异,在教育投入有差异。但是美国非常重视教育公平问题,联邦政府在这方面发挥着调控作用,所以差异不大,总体上教育发展比较均衡。

  二是对公民教育权的保障问题。在美国受教育是公民的权利,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要保证公民教育权的实现。美国通过立法来保证公平的教育权的实现。特殊学生的权益也受到了法律的保障,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通过设置特殊学校来保证学生的受教育权益。布什总统任内通过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法案”,在保障公民的平等的受教育权方面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是教师任用制度。在新泽西的教师有二类,一类是传统的教师,来自于正统的大学的培养,如肯恩大学的教育系就是专门培养教师的地方;一类是备用教师,是由来自社会各界获得教师资格的人组成的,学校需要时可以聘用这些备用教师成为正式教师。在肯恩大学,50%的毕业生将成为教师。要成为一名教师需要获得60个基础学分,30-40个学分的专业学分,还有36个教师技能、见习、实习方面的学分。教师资格证书有三种,即早期教育证书;小学教育证书、中学的专业教师证书。成为备用教师的条件是:在相关大学学科专业的基础之上,参加ETS考试,合格后获得教师资格。无论那一类型的教师,刚刚走上讲台时,头一个月有一个专门教师作为你的指教师来帮助你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在Gail Hilliard·nelson 博士讲座中,关于美国教育经费的稳定的投入,对教育公平的重视的阐述给我们印象很深。教育公平问题也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的教育问题,美国的立法和政策对我们是有启示的。而美国在教师培养方面的制度和做法显然没有我们的完善,这影响了美国教师队伍的水平。但是他们吸收社会专业人士成为后备教师的做法,对我们还是有启发的,特别是一些专业性比较强的课程,师范院校的培养跟不上,这一制度是能发挥大作用的。

  出生于广东的陈君丽(jennifer·chen)博士带给我们的是一个关于美国和中国教育系统的比较研究,她在中国完成了自己的初等教育,对中美教育有着比较深切的体会。

  陈博士介绍说,美国的基础教育管理上是分散的、独立的。课程、经费、教学及其它学校政策取决于学校所在地区的学区,学区有权决定当地的教育政策。而学科标准和标准化的测试是由州政府决定。为提高教育质量,现在的美国教育也进行统一的考试,这种统一考试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进行,在这方面美国在向中国学。

  美国的教育管理系统实行分权制,联邦有教育部,各州也有教育部。美国正规教育的教育结构分为三个层次,即小学、中学和大学,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并存,在子女选择就学的学校时,家长有机会选择一所不是分配给他们孩子的公立学校,此外还有私立学校可供选择。美国实行12年强制教育(小学一年级至中学十二年级),儿童开始上学的年龄通常在5岁或6岁,接受强制教育的年龄范围取决于各州。

  对于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陈博士认为,中国的教育非常重视结果,重视训练,美国教育比较重视过程,美国在儿童教育中非常重视让学生去做,通过做项目来获得知识,发展自己,注重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做,主动地探索。这是中国教育不足的方面,值得借鉴。

  美国教育有些方面做得不够好。一是美国的数学、科学教育的水准存在问题,但是已经引起了重视,如今大多数州都制定了全州的基本技能标准,并以标准化的考试评估对学生的进展进行等级评估。布什总统任期中实施的“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法案”,强调了基础学业的重要性,统一了全美读、写、算方面的基本教学要求。二是美国的教师的水平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中小学教师三年即可获得终生教师资格(在本校有效),大学里工作五年可以获得终生职位,后续的激励机制相对缺乏,再加上美国中小学教师待遇偏低,教师队伍不稳定,影响了教育质量。中国政府对教师培养的重视让人钦佩。

  Jo·hoffman是一位来自教师家庭的教育专家,她讲的主题是课堂的创新教育。她主张,教师应当要寻找一种最好的方法教学生,使学生获得最大的收获和进步,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她认为,“合作、选择、挑战”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三个重要的因素。合作就是要让孩子们在分工合作中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选择就是要给学生学习的选择权,让学生在在大课题、大方向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课题进行学习和研究;挑战是指学生的学习要面对不断的挑战,是挑战推进着学生的不断进步。

  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和学习方式,首先要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其次研究学生的现有水平,在此基础上设计教师的教学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项目学习,在解决问题中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创新教育的教学中需要做好二方面的工作:一是传授基本的知识,一是开展项目学习让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需要在二个方面实现综合。她反复强调,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习主动性、社会活动能力、适应性、创新能力,成为一个问题解决者,这是教师的责任。

  Barbara C.Lee给我们介绍了美国的特殊教育。美国对残障儿童的专门教育有多项立法,美国的残障教育是免费的,经费来自于政府的专项拨款。美国对残障儿童给予了人性化、个性化的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公平的理念。1800年代对待残障儿童是集中起来进行教育,1900年代残障儿童一般都在正常教育机构接受教育。我们在考察学校时,深切地体会到了美国教育对残障儿童的关注。他们把教育的公平切实地落实到了日常教育生活中,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Juneau·gary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前沿的专题──学校的辅导员制度。学校辅导员也称为指导员,教育员等,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辅导员的设置是中学1:250,小学1:500。辅导员的薪水是由州、市支付,学生的辅导是免费的。学校辅导员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职责是:在学生学习的适应和学业的发展、学生发展方向(升学还是就业)的确定、个人的社会性发展情况等方面提供帮助。

  从事辅导员工作需要有硕土学位,并且需要获得认证资格。

  小学辅导员的工作主要内容是: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指导学生学会与他人相处、交往等;帮助学生解决情绪上的问题;观察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如家庭暴力;进行品行教育和指导;小学高段的辅导员需要指导学生了解中学的变化。辅导员通过自己的工作,指导学生生活中的问题的解决;教会学生认识、表达、控制情绪;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不同种族、文化的包容态度)。

  中学辅导员面对的问题比较复杂:早恋、毒品、交往、学业不良、情绪控制、心理问题、未来的生涯设计、升学问题、职业、就业指导等都是中学辅导员需要关注的问题。

  正如Juneau·gary博士所言,学生辅导员工作在中国应当是一个很新的工作岗位,学生辅导员承担的是学校社会工作和心理辅导方面的工作。目前我国中小学没有专门的辅导员,其工作是由班主任、心理辅导教师、职业指导课程教师等分担。这显然不能适应飞速变化的世界所带来的学生适应问题。我们觉得在中国的学校系统中建立学生辅导员制度也是很有必要的。

  麦克·希尔森博士给我们讲的主题是:21世纪的学习(21st century learning in education)。他把现代教育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同方面:着力培养创新能力;重视交流与合作;强调知识的运用;强化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进行决策的能力的养成;重视学生数字化的素质的提升,重视学生全球意识的培养。

  麦克·希尔森博士认为21世纪的教育与技术的关系密切,但是21世纪的学习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性的问题,它应当以学习为中心,促使人人成为学习者,这个时代的教育者应当把关注点放在学习上来,应用新的技术和媒体为学习者服务。与过去以教学为中心相比较,现代教育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

  麦克·希尔森博士还专门介绍了网络技术由web 1.0 发展到web 2.0给教育带来的巨大影响。web 2.0让网络进入到了交互阶段,为教育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可以把全球的资源联合起来,进行全球性的教育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

  麦克·希尔森博士让我们对现代教育技术与教育和学习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关于web 2.0带给教育的影响的阐述,让我们接触到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开阔了我们的眼界。麦克·希尔森博士的视野非常开阔,强调的全球视野的思想与其讲课的主题高度一致。

  年青的、有着中学教师经历的Anthony A·pittman博士给我们讲了半天非常有理论深度的课,他讲的主题是──我们的多文化课堂。

  他说,在我们(美国)的课堂面临着种族问题、语言多元化的问题。需要创造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交流。美国的学生中移民人口比较多,2xxxx年将有三分之二的人将是外来的移民。但是教师却仍然是白人为主,文化和经验单一,这面临一种压力:面对不同种族和文化的学生。教师的文化经验的不同,使得教师的管理和教育面临许多问题。这不仅仅是美国的问题,而是全球的一个共同的教育话题。不同阶层的文化对教育的影响问题,是我们所有国家必须面对的。在美国,因为社会阶层的不同,造成了教育上的不公平问题。

  学生文化受多样化的影响因素:社会阶层、文化背景、语言背景、肤色等因素。学生的背景不同,学习的方式交往、交往的方式是不同的,当不同的文化出现在一个教室里时,教育就会面临一些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有时家庭的文化与学校的文化是相反的,这样的学生,对教师是更大的挑战,会出现更多的问题。在美国,教师需要尽可能适应不同的文化的教学。

  在实践中有时会出现把特殊文化的学生孤立起来的现象。对待这样的学生方式可以不一样,但是一定要公平,这一点上是应当一样的。对所有的学生都应当像医生给病人看病一样──进行个性化教育。教师应当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各类学生进行交流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一样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学的内容是适合每一类学生的发展的,教学方法是合适的,从而使得学生注意力集中,有兴趣地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

  教师多文化教学的七原则:教师要知道自己是谁,同时让学生知道你自己;态度上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能够成功的;教会学生发现并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通过多种方法教学生学习,发展多元智能;了解其他文化;教会学生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创造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教材选择也应当多样化。

  他强调,我们的教育应当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的有关知识,让学生融入文化多样性之中去,不应当过于强调文化的差异和分隔。教学内容要适合于学生的文化背景,要帮助学生认识自身,也要认识周围的人,不能太过自我。要教会学生与自己不喜欢的人打交道的方法。他认为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要明确学生多元发展的可能,帮助学生获得自己的成功。

  Anthony A·pittman的课给我的感觉是理论有深度,思想最明确,讲课逻辑性最强,给人以理性的思考,让人体验到了思想的力量。他关于多文化的课堂的现象的描述,让我们想到了多民族学生处于一个教室的课堂环境,想到了来自于城乡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同一个课堂学习的情景。在中国,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课堂中的多文化现象也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堂社会现象,因此Anthony A·pittman的课引起了我们许多的思考,我们认为,在中国当前的教育中需要关注并研究课堂中的多文化现象。

  精彩的理论讲座,我们都听得很认真,思考得很深入,能有机会与美国的这些专家进行面对面的、深入的交流和对话,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审视全球教育的窗户,让我们初步形成了全球教育视野。我们通过这些理论学习,开始向麦克·希尔森博士所强调的“具有全球视野的现代教师“迈进了一大步,这是我们这次理论学习最大的收获。

  我们也感觉到理论讲座的在内容还不全面,缺少教学一线优秀教师和学校管理人员的讲座,没有能够满足我们想深入了解教育实践工作者所思所想所做的要求。而这些内容可能是我们更加需要的,也是对我们最具启示意义的知识。希望以后的培训安排中能增加这方面的内容。

  二、学校考察:深入学校和课堂,体验美国教育,增强了自信

  我们走访了六所大学:肯恩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圣地亚戈分校。考察了一所小学,一所初中,三所高中学校(一所普通高中,一所工程专业为方向的重点高中,一所技术高中[bergen county technical high school 伯根郡专业主高中,被称为天才学校])。还与新泽西州的教育厅、一个民间教育研究机构进行了深入的对话和交流。

  这些走进美国学校,深入美国教育实践、深入学校和课堂的考察活动,让我们对美国教育有了感性的体验,对美国的教育现实有了更充分地了解,对美国的基础教育的特点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做法,同时也看到,美国教育界也在向我们学习,这增强了我们对自己祖国的基础教育的信心。

  学校考察中,我们最深的感受有如下几方面

  (1)美国各政府对教育非常重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有保障。

  在美国教育经费是以法律为保障,以政府税收,主要是地产和物业税为物质后盾的,经费来源稳定,确保了教育所需要的充足的资金。

  美国实行12年教育是全免费,学生择校是可以把教育经费带到所在学校的,即使选择私立学校,政府也会把属于这个学生的公用经费划拨给相关学校;对于外来移民,政府也保证了其享受免费的义务教育,实现的教育公平。

  美国学校的教育设施先进,支持系统完善。我们参观的学校,其电脑的配置都是最新型号的苹果机。教室里还安装了先进的白板系统,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调用学校、政府教育部门网站上的资源用于自己的教学。在这一系统中,已经可以实现师生的互动,比常规的投影系统要先进许多,方便许多。

  公立学校的后勤服务都由政府买单,甚至不计成本。比如学校的接送学生和校车,保证每天能把每一个学生接到校,送到家,校车的购置、维护费用都由政府支付,其司机享受公务员待遇,校车成为了美国政府的主要的公务用车。校车在道路上享有绝对的优先权,充分体现了美国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未成年人的重视。

  (2)教育中尊重学生主体作用,非常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著名的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的“做中学”的思想在美国的教育实践得到了非常出色的贯彻,辅之以最新的创新教育理念和创新教育方法,做中学在美国的课堂中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全面的尊重。

  我们考察所走过的所有中小学,接待我们的工作全都由学生来负责操办。当二、三年级的小朋友引导着我们这些“外宾”在整个校园参观考察,听着美国小朋友大大方方地侃侃而谈时,我们有了许多的感叹。这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放手锻炼学生的教育方法是值得 我们认真学习的。学生的成长是在他自己的实践和体验中实现的,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学 习,是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学生的。

  美国学校的实验室是向学生开放的,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科和项目,做自主的研究,教师则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上面的右图便是学生自主设计的一个研究植物光合作用的实验。与此类似的学生自主进行服装设计、建筑设计、食品加工、手工制作等等,我们在每一所学校都可以看到,看到学生们如同科学家、工程师一样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我们终于明白了美国为什么会成为专利发明的大国。在我们参观的那所重点高中里,学校已经有意识地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专利发明的研究,而且已经有许多学生拥有了专利。有的学生还因此获得了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的大学的青睐,我们已经可以想象这些学生未来的发明创造之路了。

  我国的教育改革也非常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美国学校这方面有效的操作方法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发。

  (3)重视学校文化建设,对学校细节的设计人性化、教育化

  走进美国的学校,学校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这是美国的学校给我们最直观的印象。美国的中小学文化氛围都非常浓厚,学校对环境的细节设计人性化、教育化,让学生进入校园就沉浸于一个文化的、知识的海洋之中。

  美国学校的教室是学科化、专业化,每个学科教师都自己的专用教室,学生上课实行走班。教师们便按照学科的文化特点来布 置自己的教室。化学教室是如同一个化学模型、化工产品的展览室,历史教室更是处处都有历史的味道,教室里常常都有几个大书橱,学生在这里可以方便地拿到适合自己使用的百科全书、学科专业读物。浓浓的学科文化气息,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无疑会产生吸引和激励作用的。

  我们的行政班级制,使得我们的教室文化很难达到这种学科文化的水平,难以形成有学科特色、历史积淀的教室文化内容。更有许多学校因为经常承担国家考试任务,不允许在教室里留任何与考试无关的东西,这种破坏教室文化建设、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在我们的学校里大行其道,着实是对教育的讽刺。我们的教育管理部门是不是应当改一改这种不利于学校教育的武断的做法?!

  美国的学校也非常重视用学校的光荣历史教育学生,在学校走廊等校园中的公共空间的布置上也是动足了脑筋的,学校荣誉、学校知名校友、学生优秀作品都成为了装饰品,给人的感受,学校真正是学生自己的学校。

  学校在细节设计和布置上也充分注意了教育的需求,如椅子的脚上都包上了绒布,上课学生活动时便不会发出刺耳的声音了;每个教室都有校车分配、安全逃生通道的挂图。关注学生,以生为本的理念在这些文化细节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落实。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做法。

  (4)美国的中等教育重视差异性教学,学校的分层的,学生的发展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有了初步的专业意向选择。教育的公平体现在机会平等,尊重个人的选择上

  美国的高中教育非常重视差异性,有重点与非重点之分。我们考察所去的三所高中,二所是重点高中。

  一所以工程类专业见长。全校四个年级只有260名学生,每个班级人数不超过20人。教育设施是一流的,教师也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在这所学校里,除了学习高中阶段的基本课程以外,还要学习专业的工程类课程,高一开设工程概论,高二开设工程建设,高三和高四则要学习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学生从高三开始就要选修与自己将来准备学习的专业有关的大学课程并获得学分,学校开设了部分大学课程,学生也可以到学校所在社区的社区大学去选修相关课程。这所学校的数学和科学课程的要求比普通高中的要求要高上许多。据介绍,这所学校的毕业生都以进入长春藤大学联盟的名牌大学为目标,而且绝大数学生都能够进入自己心仪的学校深造。初中生要升入这所高中是要经过升学考试的,考试由学校自己组织

  另一所重点高中被称作天才学校--bergen county technical high school(伯根郡专业高中)。在这所学校里学生是分专业进行学习,学校开设有汽车修理、艺术、物理、生物、美发、时装设计、法律、商务管理等专业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未来发展方向选择专业进行学习,并为升学做好准备,感觉上有点像是高校的预备教育,而不是高中教育。在这所学校里,学生的个性得到了非常好的尊重,特长得到了开发,其分科的程度远远超过了国内的文理分科制度,直观上看这种做法是有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但是我们在考察中也产生了一个疑虑,过早地专业定向是否限制了学生未来的发展的可能性? 国内为了高中的文理分科问题,就有了许多的意见分歧,争论不休,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美国高中更为细致的专业分科和学习呢?从学校的介绍看,美国的高中学校是很为这种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教育方式而自豪的,这值就得我们认真研究了。

  在那所普通高中,也开设了许多职业培训、与大学专业接轨的课程,但是在教学条件上不及重点高中,学生数高达2500多人,班级人数超过了30人。可见美国公立学校系统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的。

  在问及教育公平问题时,他们的观点是,教育的公平体现在机会平等、尊重个人的选择上。学校的分层,教育中的分层教育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并不违背教育公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为了保证学生接受到最基本的教育,达到基础的教育要求,并不阻碍让各方面天赋更好的学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

  对于学生兴趣、天赋的培育发展方面,美国学校的一个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他们在高中阶段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而且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兴趣和天赋,学校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学分的修习中,必须有参与与自己选择的专业有关的工作的实践体验的内容,以便在实践中发现自己选择的专业是否真的符合自己。如有一位学生确定了医学专业为自己的发展方向,就利用节假日到医院去见习,做志愿者,增加对医生职业的感性体验。据这位学生自己说,她已经有了近一年的医院服务的经历,觉得自己适合做医生。现在已经通过了耶鲁大学医学系的招生初审。这样的兴趣培养,对学生一生的发展都会有积极的意义的,这正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中缺少的。

  (5)中美教育有许多趋同的现象:美国教育有了统一的教学要求,有了统一的水平测试,保持了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视

  在我们以前接触的资料中,美国的教育是非常个性化的,缺少统一的要求和评价标准,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其基础教育质量是不高的。这一次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现在已经不是这样了。

  如今的美国教育有联邦的统一的基本教学要求,特别是在读、写、算方面有了比较详细的标准。各州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了统一的课程,开展统一的教师培训。他们表示,在这方面有向中国学习的因素。我们的教育中成功的做法,美国在借鉴,但是也有创新。他们有基础性的要求,但是在个性发展方面仍然保持了对学生选择的尊重,并给予了学生发展自己兴趣和天赋的广阔的空间。这种有机的结合,对我们的教育改革是有启发意义的。我们的教育中,如何在统一的会考和高考的前提下,创造更多的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需要制度上的完善和保障。

  美国的学校教育坚持“做中学”的原则,特别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有许多成功的操作方法。我们的新课程改革在这方便有许多理想化的设计,但是在学校操作层面往往难以落实到位。美国学校的操作方法,美国教育制度上对此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值得我们好好借鉴。

  (6)美国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历史教育、公民素质教育

  美国的中学开设有社会研究课程,开设有公民教育课程,对美国史的教育,对公民素质的培育,对国家意识的培育非常重视。我们阅读了美国中学的历史教材,那是一本美国史有的教材,从美国建国开始,一直讲到奥巴马当选总统,更新的速度让我们佩服。书以专题史的形式编撰的,厚厚一本,A4纸型,超过了500页,是所有学生都必须学习的。美国的历史很短,但是美国的教材却把这200多年的历史教得有声有色的,这对于一个多文化的国家来说,意义是重大的。相反我们有5000多年的历史,但是我们这方面的教育却让我们不满意,现在我们的学生中有多少能对民族的历史有一个比较系统的概念呢?

  美国学校对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非常重视,一位家长说,在美国的学校里,良好的做人品德比成绩更重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在评价学生时都把品德放在了第一位。从我们的体验看,这种教育是比较有效的。在小学考察时,学生的行为让我们很感动:走楼梯时,人虽然很多,但是靠右行走的规则大家都非常自觉地遵守。为我们做导游的学生在陪我们参观学校时,非常认真地强调,一定要靠右行,虽然那时的楼梯上就我们几个人。美国公民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由此可见,这样的民族是让人敬佩的。

  这给我们以启示:我们德育应当从最基础的日常言行的文明素质开始培养,大道理要讲,但是基本的做人的规矩是更基本的、更重要的德育内容。

  (7)美国教师的收入不高,教师的流动性比较大,教师队伍的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的教育的质量。

  美国政府虽然重视教育,但是对教师队伍却不够重视。教师的收入不高,重点高中的教师收入在社会上也仅仅能达到中等偏下的水平,初中、小学教师的收入是比较低的,这就造成了教师职业吸引力不足的问题。据说,在学样能坚持10年以上做教师的人并不多,教师的流动性很大,不少的人把教师职业只是作为找不到理想工作时的一个暂时的过渡性的工作来对待的,一有更好的去处,就会离开教师岗位。这使得教师队伍的整体质量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也影响了教育的质量。在这方面,中国显然比美国要强许多,中国政府和社会对教师都是比较看重的,教师队伍相对稳定,质量也要高一些。

  美国的教研机构、教师培训机构多是民间的,教师参加培训也没有统一的、强制的要求。虽然教师参加培训,修习大学的新课程的某些学分,会影响教师的薪金,但是影响不大。教师参与培训的费用是由他们自已负担的,所以,他们对于我们这样的统一的、政府支持的培训非常羡慕。

  美国教师的工作环境比较自由,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的依据是SAT考试,学生升入长春藤大学的情况,学生及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教师有压力,但不及我们的大。由于工会组织的作用和劳工法的保障,学校对教师难有强制性的制约措施,学校管理者一个难题就是如何安排那些已经取得终生教师职位,却不能适应当下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学校的主管部门──学区由于出于选票的考虑,对这些教师也不支持学校管理者采取强制性的制裁措施。

  在美国的学校,能够长期留在教育岗位上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出于对于这份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出于一种事业心来做这个工作的,所以,美国教师给我们的感觉还是很敬业的,对学生是全心全意的。

  (9)在各级学校中,华人在学习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中国人才外流现象非常严重

  作为中国人,在美国的这些日子里让我们感到非常自豪的是,无论在那一级的教育中,华人学生在学习上都占有绝对的优势。我们考察过的中小学校里,负责接待我们的学生中有许多华人子女,他们在学校里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的。在我们访问过的几所著名的大学中,华人学生也占居了很大的比例,往往是美国少数民族学生中人数比例最高的人群,而且在学习上都在所在的专业里处于前列。这也使得中国人赢得了美国当地居民的敬佩。

  但是我们也发现了一个严重的、让我们担忧和沮丧的事实:我们教育培养出来的一大批优秀的学生,优秀的人才都被美国吸引过去了,虽然在全球化的今天,这似乎是一种正常的人才和资源的流动,可是大批优秀人才的流失势必要影响我们国内的人才资源,影响国家的建设。在麻省理工学院,我们看到一个数据,2xxxx年他们招收的研究生中有147位来自中国大陆,而且都是由清华、北大、复旦等著名大学出来的,在加州,据说清华同学会就有1000多人的庞大队伍,北大同学会也超过了900人。而且这些人都是GG开放以后出去的。

  我们在议论这些现象时,一致的看法是,我们需要反思和改进我们的用人制度,改进我们的教育,国家应当创造一个能让人才更好地成长,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良好的学术、研究的环境,吸引我们自己的人才回国为祖国的建设服务。我们得知,这些留在美国的人才,大多都没有正式加入美国美籍,也就是,有合适的机会和适合的条件,他们还是有可能回到国内为祖国服务的。

  学校的考察,让我们对美国的教育和美国的学校有了更深刻地理解,我们认识到,我们有许多方面需要向美国学习,特别是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个性方面。但是我们也看到,我们的基础教育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对基础落实的扎实,比如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等。这也增强了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的信心,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基础教育领域与美国一较高下,我们不会输!

  三、社会考察:认识美国,找准参照

  在美国学习期间,我们利用在美国学习期间的双休日、美国感恩节期间的假日时间,安排了一些社会文化考察活动,考察、参观了纽约、华盛顿、波士顿、费城、芝加哥和洛彬机等,对美国的社会、文化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发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学习的东西。

  美国人对规则的遵守、自觉的法律意识给我们印象最深。美国是一个汽车的王国,高峰期,公路上的车流量是惊人的,但是却很少出现车子堵死这种国内高峰时段常见的现象。在美国的公路上、街道上,虽然也会出现非常拥挤的现象,但是车子总能慢慢地前进,而不会出现一堵就完全不能动弹的现象。原因是美国人在行车时,是绝对不会有任意变道的行为,不会有“加塞”的行为,司机们都非常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虽然在公路上难得见到交通警察的影子。不像我们的交通,一个交通警察加上好几个协警,却还是管不好一个路口,这让我们非常感慨!

  从导游的讲述中,我们还了解了一个事实:在美国买东西是不用担心买到假货的。原因是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信用的社会,美国民众都会自觉地信守信用。另外,美国的法律非常严格,对制售假货的行为的处罚特别严厉,比如发现一张盗版光碟,将受到上万美元的处罚,甚至可能坐牢。不但如此,由于产生了一个不良信用的记录,那么你今后的就业、生活都会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过高的“成本”,使得美国人不敢以身试法。

  这启示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信用制度,通过教育,提高民众守法的自觉性是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要有严格的执法系统,唯有执法必严,才会有社会的自觉守法的行为,才会社会良好的秩序,社会才会有有序发展的条件。

  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环境保护的社会,蓝天、白云看上去特别地美,草地、树林和掩映其中的房屋,感觉上人与自然的关系非常和谐。走过的城市,也难得看到尘土飞扬的工地。这与我们到处是尘土飞扬、噪声广播的情景差异太大了。人的生存需要一个优美的环境,建设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我们的追求,要达到美国这样的环境水平,我们还要许多路要走啊!

  在华盛顿、费城等地我们参观了几个国家博物馆,这些场馆都是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参观的民众很多。美国对历史的重视,对民众教育的重视也由此可见。在州杭,许多的博物馆也已经免费开放了,希望全国有更多的教育场所都能免费向民众开放,我们的国民教育需要一个大教育的观念,一切可以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都应当向民众开放,营造更为浓厚的教育、学习的氛围,是建设学习型社会所必需的。

  在美国我们还注意到了二个重要的现象:在高速公路上行车,绝大部分车子即使是在太阳很好的白天,往往也开着大灯;在美国的学校、机关单位、公共建筑中,空调都开得很足,外面是冬天,可是只要你呆在屋里,一般只要穿单衣就行了。据说在美国的室内,基本上保持着全年的恒温状态。仅此一项,能源消耗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我们在议论中得到的共识是,我们找到了美国改动伊拉克战争,威胁伊朗,控制波斯湾地区的原因了。美国为了维持自己的高水准的消费,势必要想方设法把全球的资源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如果美国不改变这种消费方式,那么霸权主义将是美国外交的一种必然的选择。但是美国能永保其霸权地位吗?美国人能永远维持这样一种生活吗?我们是怀疑的。

  这也让我们反思我们自己的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更感受到党中央提出****,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伟大意义。

  十九天的时间,我们认真学习,我们仔细观察,我们全心体验,我们积极思考,我们......总之,我们以一种全力以赴地态度对待这一次难得的学习培训,使得学习培训的收获达到了最大化。过程虽然很累,但回报却很丰厚,所以我们很开心。

  我们完满地完成了任务,我们的赴美国短期培训顺利结业了,但是美国学习经历带给我们的思考却仍然在继续着,我们的思想还在路上。这应当是我们参加美国短期学习培训最重要的收获和变化了。

文本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文本库 wenbenk.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