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导航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教学反思

编辑:文本库2023-04-23

  随着社会一步步往前发展,工作中需要适用到相关文章的场合不断增多,我们该怎么写作好这些文章呢?以下整理的《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教学反思文章,会为您提供必要的参考与帮助,欢迎阅读与收藏。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科学教学反思

  一、导入简洁,直奔主题

  “同学们,通过《我们身边的物质》这一节课的学习,知道我们的世界都是由物质组成的。并且知道物质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那么到底我们身边的物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我认为这样的导入直奔主题,让同学们一开始就明白这节课的学习目的,也为后面的实验节约了时间。

  二、部分实验设计不够严谨

  (1)在“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中,我先让学生们观察混合前沙和豆的特点,然后进行汇报。这里我没有提醒学生怎样去观察。即运用多种感官(看、摸、闻等)进行观察。这样的疏忽导致了学生们观察沙和豆子的特点时抓不住主要特征,回答时南辕北辙。虽然我提醒了学生们从颜色、状态、气味几方面进行汇报,但还是有的学生回答沙里面没有杂物;有的回答没有磨损;更有的说没有变化等。这样也导致了我的课堂语言有些凌乱。甚至有那么一会儿被学生误导了。当有的学生回答说沙没有变化时我不能理解他的意思,只能牵强的帮他补充“放在那里没有任何变化”,但我现在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这个意思。

  其实,这样的提醒在科学课尤其是象我教学的很少做科学实验的班级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它不仅能培养学生科学实验的能力,还能减少教师一些不必要的啰嗦和尴尬,更能对下一环节“白糖加热”实验的教学奠定基础,在下一环节的观察活动中就可以不用提醒学生观察方法了。可谓是一箭三雕!

  (2)“混合沙和豆子”的实验对六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很简单的实验,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教师可以先提醒这个实验的目的,然后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步骤。教师只根据他们的设计提出疑问或者作一些必要的补充就可以了。我没能也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他们在我的引导下先观察混合前沙和豆的特点,然后进行混合、分离、再观察比较。这样的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也抑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说明我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到位,也说明我的教学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上来。

  (3)这一个实验也应该填写实验记录单。如果填写了实验记录单,学生们对混合后沙和豆子“没有生成新的物质”这一结论会有更清楚的认识。

  (4)第一个实验结束后应该提醒学生收拾好实验材料,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实验。

  (5)“加热白糖”的实验自我感觉还比较满意。对学生实验前的要求提醒也很到位--1、取少量白糖放在铁勺中央,用湿纸包住铁勺放在蜡烛的外焰上加热。2、眼睛不能靠得太近。3、观察到白糖一有变化就马上暂停。记录员做好记录,然后继续加热直到白糖不再发生变化为止。4、运用多种感官(看、摸、闻等)进行观察。5、加热结束后把铁勺放在湿纸上。6、留心蜡烛的变化。

  三、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待培养

  我对该班级的整体素质和学生的习惯等不够了解。在上这一节课时就遇到了几次冷场!比如在我提问沙和豆的特点时,居然没有一个同学举手回答问题。虽然我努力地鼓励他们回答错了也没关系,并尽量以一副和蔼可亲的样子面对他们,举手的也仍寥寥无几。回答问题的也就那么五六个人!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下课。

  在提问“预测混合沙和豆子后会发生变化吗?”全班同学都回答会发生变化。他们说:豆子会变黑,沙会变小,豆子会变得没有光泽......这样的回答我并不意外。我感到意外的是全班同学都保持同一个观点--会发生变化!这只能说明有的同学没动脑筋,人云亦云!

  在引导学生讨论“加热白糖”时的注意事项时,学生们都不知道要注意什么,更不知道要观察什么。讨论的气氛也不够活跃。我只好把要求一一告诉他们.....  一节好的课需要一位善于引导的老师,但也需要同学们的积极配合。科学教学在咱们县是一个薄弱环节,如果学生们平时坚持做实验,坚持大胆发言,我想整节课的感觉会更好!

  四、教师的语言还不够精炼

  整节课仍有部分语言显得还不够精炼。比如请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加“你说”两个字,可以给他一个手势或一个眼神,这样就不会觉得整节课很繁琐。

  学生的回答教师没有必要跟着重复一遍等。

  五、教师的评价语言也有待加强

  不是每一个学生回答完后都说“你说得很好”。说得不好的教师应及时的给予纠正或批评。其实这个道理一直都知道,只是在上课的时候就不知所措了。究其原因可能是心理承受能力还没有磨练好,听到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或者是出乎意料的答案时还是有些沉不住气,甚至乱了阵脚。

  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了一辈子教案不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了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不想成为什么名师,只求在我的课堂上我的学生们能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更多的道理

篇2:化学变化伴随现象的教学反思

  化学变化伴随现象的教学反思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六课,本课内容主要分为“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两部分。通过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学生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已经看到了许多物质反应的现象,经历了许多物质变化的过程。

  第一部分活动是整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说重点是因为整节课只安排了这一个实验,说难点是学生是否能通过观察到的现象,寻找足够证据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由于学校实验室缺少材料,在加之担心实验中的安全问题,我通过孩子无意将铁钉放在洁厕液里也能达到实验效果,于是让学生做实验时带家庭用的洁厕液。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回顾了前面学习到的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现象,接着让学生观察了洁厕液和铁钉的特征。当我提出把两种物质接触,铁钉和溶液会有什么变化呢?发现学生除了有一些比较科学的猜想如:铁钉的颜色可能会发生改变,溶液可能会变色等等(这些猜想一方面直接来自与书本,一方面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科学素养,能够给予合理的猜测。)还有一些猜想的误区:如认为铁钉颜色发生改变是生成了铁锈。

  我让学生将铁钉放置在洁厕液中3、4分钟,再取出铁钉,观察铁钉和溶液的变化。部分小组带的溶液在铁钉放入后,铁钉周围出现了很多小气泡,溶液的变化中并没有能够看出具有明显的变化,只有3个小组观察到溶液颜色似乎变淡了,并且只有一组的实验中,铁钉的颜色变成了暗红色,其他小组没有发现明显变化。我咨询了一下学生带的是什么品牌的洁厕液,发现没出现明显变化的小组多是用的《蓝月亮》这个品牌的,这种溶液本身呈现的是绿色,溶液比较粘稠,有效果的小组,溶液呈现的是蓝色,粘稠度没那么高。我让效果明显的小组展示了他们的物品,让学生观察、比较,细心的学生发现,没有出现效果的小组带的铁钉有些生锈了,铁钉颜色不是呈现出灰白色,有些生锈,而且溶液颜色和粘稠度也有些不同。

  观察后,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偏红色的物质是什么,首先我引导学生排除了是铁的可能性,我把生锈的铁放置在水中后给学生观察,也排除了是铁锈。那么到底是什么呢?学生这个时候已经被吊起来了,他们有些急切想知道,当然这个时候有些学生已经隐约猜测出这是铜,这部分学生其实已经相当厉害了。我拿出一根粗的导线,剥掉表面上的绝缘胶皮后,让学生把看到的东西和导线的颜色做比较,学生终于明白了这是铜。这部分铜从何而来,学生通过思考可以迅速地知道铜是从硫酸铜中跑出来的,是置换反应。这样一来,学生知道了覆盖在表面上的是铜。至于溶液颜色为什么会变淡,我从硫酸铜原来的颜色作手,让学生思考,如果溶质中铜的成分少,自然溶液的颜色也就淡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觉得如何让学生理解覆盖在表面上的是铜和解释溶液颜色是否有变化是最困难的。

  后面的部分内容我利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总结归纳化学变化和其现象,区别物质的本质变化,完成对这个单元物质变化的初步总结。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增强探究的有效性,才能让探究真正成为小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达到科学探究的目的。教师一定要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既不要高估学生的潜能,更不能低估学生的潜能。要让学生在倾听过程中,发现与自己想法不同的地方,敢于质疑,使学生思维相互撞击,加深理解。而且通过这次试验,充分说明,安全虽然重要,但试验的替代的物品必须是经得起检验的才行啊,否则还是不变为好。

篇3:《地球的卫星月球》科学教学反思

  《地球的卫星--月球》科学教学反思

  《地球的卫星--月球》是宇宙这一单元的第一课,学生们都既感兴趣又陌生。考虑到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引起学生对宇宙知识的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并能通过课外阅读、查找资料等途径收集有关月球的信息,进行整理汇总,最后制作成“月球卡片”,所以,在课前就布置学生们以个人为单位搜集有关月球的资料信息。

  之前,学生对月球的认识并不是空白的,尤其是一些喜欢看课外书,喜欢天文地理的学生,但他们的认识仅限于只言片语,不成章法。通过本课的教学,通过汇报与交流活动,希望将这些零散的认识汇集成对月球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因此,课前的资料搜集准备工作很重要。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月球任何一方面的图文资料以便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而我则收集了更多的图片、视频资料,制作PPT,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小结,补充介绍,以加深学生对月球的认识。

  因为有着课前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因此课堂上的交流分享开展地较有为效,大部分学生交流了各自搜集的资料。结合学生的交流活动,我们应引导学生:

  ①懂得如何处理信息。学生找的资料可能较多,虽然课前已要求处理成一张A4纸,信息量仍较大,如何照本宣读,无法使更多的学生进行交流,因此交流前要求学生思考如何简洁地表达自己获得的信息,这是对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有意识训练。

  ②在交流过程中,应关注人类月球的探索历程,从最初的肉眼看,到后来用望远镜看,再到探测器探测,最后到登月探测,认识到人类探月的技术与工具越来越先进,人类对月球的数据勘测越来越精确,人类对月球奥秘的了解越来越多,人类对月球的疑惑也越来越多。使学生经历人类几千年来对宇宙的探索历程。

  ③了解中国探月的进程,关注“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的前前后后,认识到中国也在为探索月球探索宇宙而不懈努力并取得了重大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④了解有关月球的简单情况,如运动方式、体积大小、引力大小、表面特征等。

  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我再更多地补充一些图片和视频,以丰富学生的感知,这样效果更好。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通过声音、图像等信息直接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激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促使学生感知迅速、记忆牢固、思维灵敏、想象丰富。在学生无法感知时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的教育环境中学习,学生的各种感官被充分调动起来,思维活跃,能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大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通过教学,我发现这样以孩子们为主体的教学形式是值得继续研究和实行的,它对培养孩子们学会如何科学的学习、如何交流、如何分析归纳都是行之有效的。科学这门学科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好的科学方法。

  但在这节课中,我对时间的把握还不到位,对孩子们对信息可信度的判断的引导还很欠缺,这说明自己的知识量还有待加强,在平时的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学习。

篇4:小学音乐课教学随笔:有效的识谱

  小学音乐课教学随笔:有效的识谱

  音乐新《课标》指出: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识谱唱谱是音乐课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课堂上能使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往往是唱歌、律动、游戏。一旦让他们识谱,课堂气氛就会出现冷场,更不用说音乐情感方面了。下面我根据自己一些教学实践来说一说如何有效的识谱:

  在唱歌课中,当学生走进音乐教室时,我会用今天要学的歌曲的音乐,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了听觉上的印象,为学好歌曲作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并感受音乐,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歌谱中的难点,使学生在识谱时降低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太难,从而增强其自信心,加深对音乐的热爱。然后,再通过对歌谱的视唱、理解,又反作用于唱歌,使演唱更加完美。先唱歌后识谱就是先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让学生先唱唱歌,用自己的声音去表现音乐,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这节课是轻松愉快、有所“成就”的,而且有表现自我的空间。

  以听为先导,创编为手段。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识谱教学也不例外。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即兴活动的方式给学生发挥创造想象的空间和机会。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识谱能力,也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其实,创编旋律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丰富的创编形式能让同学们在乐趣与自己的成就感之中学习简谱,并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在提高综合素质的今天,小学音乐教育对识谱的要求是:“立足课堂,面向全体。”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把理性的识谱从感性入手来教,融入音乐实践活动,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利用识谱这个学习音乐的好工具,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让每个孩子真正的走入音乐,去寻找,去探索,去创造。

篇5:CY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阳朝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应该注重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爱学、愿学,并开发他们对音乐的感知能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

  二、教学分析:

  由于还处在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在本学期在教学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的实施:

  愉悦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论是歌曲的学唱、乐理知识的学习,都要使学生学的快乐。使他们能兴致勃勃,主动积极地投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以及创造音乐的活动中去。

  艺术性:在教学中要通过艺术形象来唤起学生对美的共鸣与追求,从而进行审美教育和品德教育。

  另外,本年级学生在这个学期将进行口风琴的学习。在课堂上会结合教学适当的安排器乐的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

  1、演唱:

  (1)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演唱习惯。

  (2)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加音乐活动。

  (3)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独唱或参与齐唱。

  (4)能够背唱6-8首歌曲。

  2、演奏

  (1)能用口风琴吹奏3-4首本学期学过的歌曲。

  (2)能够用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合奏或为歌曲伴奏。

  3、综合性艺术表演

  (1)能够参与综合性艺术表演活动。

  (2)能够配合歌曲、音乐用身体做动作。

  (3)能够与他人合作创编简单的律动、集体舞歌表演等。

  4、识读乐谱

  (1)复习简单的节奏符号,并能创作简短的节奏。

  (2)能够用声音、语言、身体动作表现简单的节奏。

  (3)能够跟琴视唱3-5首歌曲的旋律。

  5、创作实践

  能用不同的打击乐器为音乐表现不同的场景。能用不同的颜色表现不同乐曲的情绪。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五、教学进度:

  课题周次节次

  祖国、妈妈13

  春来了22

  愉快的劳动34

  两只小山羊52

  小骑手62

  母子情74

  友爱之花93

  快乐的节日102

  小骆驼123

  梦之船132

  音乐家冼星海142

  喜洋洋152

  复习15、1617、188

  期末测评19、204

文本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文本库 wenbenk.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