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大全 导航

NJ29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细则

编辑:文本库2022-12-01

  很多小伙伴们可能正在编写相关文章,因而需要搜寻更多与的素材,文本库范文大全栏目为您采编以下这篇NJ29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细则文章,如您觉得不错,可收藏本站以备不时之需。

  京南29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细则

  一、总目标

  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加强学生与生活、社会的联系,获得亲身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激发学习的热情,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态度和正确的人生观,增强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内容

  (一)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主要是指独立于学科的综合性的课题研究,包括文献研究、观察报告、项目设计、科学实验、社会调查、考察报告等。研究性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类:

  (1)自然环境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提出的课题,如环境保护、生态建设、能源利用、农作物改良、动物保护、天文研究等方面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2)社会生活类:主要是从研究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校规章制度研究、社会关系研究、企业研究、社区管理、社团活动、人群心理、人口研究、城市规划、交通建设、法制建设、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发展、宗教研究、贸易与市场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3)历史文化类:主要是从研究历史与人的发展角度提出的课题,如乡土文化与民俗文化研究、历史遗迹研究、名人思想与文化研究、校园文化研究、传统道德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研究、民间文学、艺术研究、影视文化研究、时尚研究等与个人生活背景相关的课题。

  (4)个人发展类:主要是从关注个体成长的角度提出的课题,如学生社团研究、学生群体研究、学生消费研究、学校制度与学生成长、班级制度与文化、流行音乐、时尚文化、行为方式研究、同学关系研究等方面与学生生活直接相关的课题。

  (5)跨学科综合类:主要是从科学技术与时代发展角度提出的,与中学的学科知识有一定的联系,但主要是需要多学科参与的、有助于了解当代前沿科学的综合学习课题,如遗传与化学、纳米技术、计算机与多媒体技术、基因工程与克隆技术、产权经济、核磁共振、组织行为等方面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的新事物的研究课题。

  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应关注以下几点:①研究课题的选择范围要向学生整体的生活世界开放,挖掘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中蕴含的探究课题。②无论学生确立的课题是自然问题、社会问题、还是自我问题,在研究性学习开展中都应对自然、社会、自我三者作整体关注,努力实现三者的内在整合。③注意转换研究的视角,使学生有机会直接面对并处理“生活”、“生存”、“生命”等一系列关涉伦理道德的问题。

  三、实施方式

  (一)研究性学习

  1、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设置

  研究性学习三年共计15个学分。基于高中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学校课程管理等因素考虑,一般要求每生一年级一个课题,二、三年级两个课题,每个课题5学分,共15学分。

  2、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

您浏览的文章由www.wenbenk.com(文本库)整理,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可小组合作研究(4一10人)与个人独立研究,个人研究与班级集体讨论相结合,其中小组合作研究是主要的。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特点、能力及男女生比例等,需要调整时与学生协商适当调整。学生可在本班组建小组,也可跨班组建小组。关于组内分工。一是课题分工,即每个组员都要主动承担一部分相对独立的课题工作,有机会真正参与课题研究;二是角色分工。即每个组员都要承担一个角色,如组长、文书、资料管理员、信息技术员、报告人、答辩人等,既各展所长,又密切配合,以支持组内活动的顺利开展。

  3、研究性学习实施的一般步骤

  准备--选题--开题--研究--展示--评估。

  “准备”,是指学生在实施研究之前接受专家或教师的指导,弄清研究性学习的内涵、目的和方法,是明确认识的一环。

  “选题”,即学生选定研究的课题。选题的原则有四:一是自主性,课题由学生自己提出;二是多面性,可从自然、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中选题;三是联系性,是指研究课题的内容是对必修课、选修课内容的延伸或补充;四是可行性,是指所选课题能够付诸实施,能够进行研究。

  “开题”,是指学生课题组在制定好研究方案后和实施研究前,由各课题组组长在班级交流研究方案,教师参与学生的评议,指出研究方案得失,最终完善研究方案,带有论证方案的色彩。

  “研究”,各课题组根据研究方案的研究内容、步骤和方法,具体实施研究。这是研究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

  “展示”,是指各课题组在完成研究报告之后,在班级、全年级、全校或更大范围内,宣读优秀研究报告,展示优秀研究成果,以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

  “评估”,将全年级学生研究报告汇总,由学校有关领导和教师组成的评审组评审出一、二、三等奖,并将获奖报告编印成册。

  4、管理:

  (1)有一个从校指导小组和评审组到教务处、教科室到年级部再到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从上到下的组织、指导和进行过程管理的系统;

  (2)把研究性学习作为必修课列入课表,同时每学期集中3天时间让学生调查研究和撰写研究报告;

  (3)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绩以学分形式记入《青春的证明-高中生素质发展记录册》。

  五、课程评价和学分认定

  (一)评定原则

  1、参与性。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才能获得相应学分。如发现学生并没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究,不能获得规定学分。

  2、过程性。学生只有参与研究性课题的研究就能获得相应学分。研究性课题的质量高低不影响学生获得学分。

  3、真实性。研究性课题必须是学生自己进行的,不能由家长或教师代替完成。

  4、规范性。学分的认定由学生互评、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学校审核组成,并建立公示制度、抽查或回访制度。

  (二)评定过程

  1、课题展示: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论文展示或答辩、模型作品展示和介绍、小品表演、主题演讲等;

  2、学生进行组内互评和组间互评;

  3、班主任或指导教师考核,并组织、引导学生再一次反思自己的研究历程,综合评价学生的研究活动。不论何种研究成果,其格式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课题名称、课题报告执笔人、指导教师、文章摘要、研究小组成员的小结报告、指导教师意见及出勤情况等。

  4、教科室审核,教务处备案。

篇2:宜昌市一中研究性学习实施细则

  一、课程开设的指导思想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高中学生的必修课。

  学校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设置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开设的目标

  为了保证研究性学习课程规范运行,我校于2xxxx年秋季制定了《昌宜市第一中学"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对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目标、具体内容作了界定,具体为:

  1.总体目标:研究性学习强调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应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

  具体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

  (2)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4)学会分享与合作;

  (5)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

  (6)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2. 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

  一是自主性。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和项目,老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熟悉的社会生活中去选择课题和项目。在学生自主选择研究性学习内容的前提下,教师可以采取提供课题指南等形式,供学生自主选择。

  二是开放性。学生学习的时空是开放的。在空间上,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还可以到校外;在时间上,既可以是在学校规定的集中时间内,也可以是在其他时间进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开放的,既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个体的。指导教师是开放的,既可以是校内教师,也可以是校外的家长或专业人士等。信息来源渠道是开放的,既可以在校内图书馆、实验室等一切场所查阅获取资料,也可以到校外诸如三峡大学、市图书馆或因特网以及全社会采用查阅、采访、调查等形式获取资料。

  三是差异性。研究性学习活动既要尊重学生因兴趣爱好、知识能力等形成的个性差异,同时也要注意不同年级、不同研究阶段的要求方面有层次上的差异。在研究的过程中,即使在同一主题下,由于个人兴趣、经验和研究活动的需要不同,研究视角的确定、研究目标的定位、切入口的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以及结果的表达等都可以各不相同。从而为学习者,同时也是为指导者发挥个性特长和才能提供广阔的空间。

  四是实践性。研究性学习活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研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科学精神、态度、行为和习惯,促使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的转变。因此,研究性学习特别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要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直接经验和情感体验。

  三、课程运作模式

  1.课程式研究性学习

  这种模式的研究性学习与学科课程紧密相关,基本以某学科内的某一内容为中心进行扩展辐射,展开研究,而较少涉及其他学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如高一语文学了《论语》中篇目《季氏将伐颛臾》、《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孔子研究"、"《论语》研究"等。这种研究性学习方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尝试学术研究的乐趣,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这种形式具有学科课程性质,有特定的问题情境,体现了探究性学习的思想。2xxxx年版的新教材,配合一定章节的教学内容设置有许多研究性学习专题,如数学的"数列在分期付款中的应用",物理的"研制水火箭"、"研究材料的保温性能",化学的"白酒中甲醇的检验",历史的"*战争前后中国社会的变化"、"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中美关系"等。所以,课程式研究性学习原则上由任课教师负责,按教材和大纲规定的学时,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学习,激发他们对科学研究、学术研究的兴趣。

  2.课题式研究性学习

  这种模式的研究性学习,要求同学们在生活、社会、自然中发现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设置专门课题,然后到身边的环境中寻找和开发利用各类学习资源,进行自主的探究,最后对获取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提炼,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并形成研究成果,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课题式研究性学习区别于课程式研究性学习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选择的课题不受某一学科某一教师的限制,而且研究主题综合性强,与传统学科相关程度较低,课题研究的特征明显。

  四、实施原则

  我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正式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一个课题的研究时段原则上为一学年,活动时间固定为每周五下午二、三、四节(原第二课堂时间)。

  五、实施步骤(课题式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为每个学生提供科学实验和科学探索的机会,整个实施步骤按照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来解决。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明确要求,课程实施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据此我们可以将实施流程细化为:"提出问题──设置问题──设计方案──实施研究──处理信息──得出结论──成果表达。"具体步骤如下:

  1.前期准备

  (1)学校遵照《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2)前期培训

  动员教师、学生,以印发资料和辅导讲座等形式对老师和学生分别进行培训,让师生共同转变观念,熟悉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法和步骤,并作好选题准备。

  (3)以备课组为单位,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以及下学期的课程内容,提供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

  (4)发放《昌宜市一中课题选择意向调查表》,酝酿准备选题。

  2.确定课题

  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家庭环境及社会关系交往等情况,以"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为研究内容,结合本地社会、人文、环境、风情和习俗,自主确定研究课题并聘请指导老师。自定课题要具有可操作性,不宜太大或空泛。无自定课题的同学应选填教师提供的研究性学习参考课题。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课题研究小组,每个研究小组人数控制在5人左右。原则上一个小组聘请一位指导教师,学生不得一人单独组成研究小组。学生填好《课题选择意向表》后上交年级组。

  3.公布分组情况

  由学校综合考虑教师选题和学生选题情况,对研究小组成员、研究专题、指导教师进行分组公示。

  4.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研究小组成员与指导教师见面,交流讨论对本课题研究的构想与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研究性学习课题实施方案(开题报告)》和《小组活动约法》;指导教师制定《指导计划》。

  5. 评审研究方案

  各学科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对所指导的研究小组的研究方案逐一加以评审,凡不合格者,指导教师应指导研究小组同学重新设计制定研究方案,直至合格。凡备课组评审优秀者推荐到学校(全年级不超过10个),由学校组织"专家小组"对各备课组推荐的研究方案设计优秀的课题进行复核确认,并予以表彰、展示。

  6. 研究实施

  (1)各研究小组按《课题研究实施方案》自主开展研究学习活动。研究活动的形式可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如网上资料查询、图书资料查询、专题访谈、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实验等。

  (2)各个指导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研究学习从观念到方法,尤其是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和提炼等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并亲自参加一两次小组研究活动。

  (3)每周五下午二三四节为固定的研究性学习时间,各研究小组到固定地点与指导教师见面,汇报确定活动计划,领取《活动记录表》和《外出活动批准单》。指导教师接受学生咨询,检查外出学生的各项准备工作,签发《外出活动批准单》,交待注意事项;对学生的校外活动,指导教师应不定期进行核实检查。

  (4)每个小组配备一个课题研究学习"资料包",存放于指导教师处,由各小组组长负责本课题组的资料搜集和档案管理;每个学生一个研究性学习笔记本,随时记载研究学习情况和各方面的收获,记载内容包括:临时计划、访谈提纲、活动记录、资料摘录、心得体会、书面小结、待解决的问题等。

  (5)各小组组长每周五之前向指导教师汇报上次活动情况,征求下次活动意见,并做好资料搜集整理。

  (6)指导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阅读小组活动记录,随时了解并评价每个小组及学生的活动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并认真填写相应的指导意见表和日常考核表,定期批阅学生的学习笔记。

  (7)中期检查汇报。教务处、教研处对各研究小组的资料搜集、档案管理情况(资料包)和中期研究成果进行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凡中期检查不合格的课题,应及时调整实施方案,改进研究计划、方法。

  7. 形成成果

  (1)各学习小组对收集到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和提炼,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形成研究成果。成果表达的方式可灵活多样,形式不拘,可以是研究论文、科技制作、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多媒体演示、报告会、展板等,要求方式规范,内容具体,鼓励创新。

  (2)结题准备

  各学习小组在两周时间内做好结题准备。准备工作以评审材料的准备为主,需准备的评审材料包括:①研究成果(论文、报告等)1份;②结题报告1份;③小组学习总结1份;④各成员总结1份;⑤小组成员学习成绩互评、自评表每人1份;⑥所有原始资料及资料目录1份;⑦学生学习笔记每人1本;⑧指导教师总结1份。

  8. 评审答辩、报告会

  (1)初级评审:所有课题均应通过初级评审;初级评审以学科为单位,由各备课组长负责,组织本学科教师对所指导的各个课题进行评审,并确定参加校级优秀课题评审的课题。

  (2)校级评审:由学校评审专家小组,对各备课组推荐的优秀课题进行复评。评审的方式可以是查看验收研究成果、结题报告和其他资料,也可以是答辩会、报告会的形式。学校对经过复评而被确认的"优秀课题"予以奖励。

  9. 成果展示

  学校集中将"优秀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成果向全校展示,并及时向校外推荐。

  10.总结

  召开专题研究总结会,总结成绩,明确不足,完成书面总结。

  11.确定下一学年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六、课程评价

  评价的内容和方式必须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重视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

  评价的重点:

  (1)参与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态度。认真参加每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并能认真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做好资料收集、积累、分析处理工作;主动提出研究和工作设想;善于与他人合作。

  (2)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所获的体验情况。评价的依据是学生的研究笔记、小组讨论记录、交流和总结情况;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情况。

  (3)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主要包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和能力;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其他新技术的情况;研究结果的表达和交流情况。

  (4)创新精神和能力发展的情况。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的意识;相对个体的能力发展动态评价。

  (5)研究成果。

  评价的方法:采用指导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重视过程评价,突出学生实践体验、学习态度、探究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的考核。

文本专栏

返回顶部
触屏版 电脑版

© 文本库 wenbenk.com版权所有